自从卡斯特在张裕之外另辟战场,围绕这一品牌的纷争便从未止息。日前传来卡斯特与东海鑫业分手单飞的消息。眼下,刚刚注册成立的深圳卡斯特酒业有限公司坚称是法国卡斯特的在华全权销售机构,而东海鑫业又力评分手之说纯属谣言,真相一时扑朔迷离。
天下无不散之宴席
从独资办厂到合资经营品牌再到原装进口,已是第二大的葡萄酒制造商卡斯特在走过的三部曲。然而真正让业界的目光再聚焦到其身上,是从卡斯特在张裕之外另辟市场的一系列举动。
伴随着消费市场的庞大和日益成熟,越来越多涌入的进口酒都以各种操作策略和模式开展在华业务。当然运用的多的,还是与国内酒类企业“亲密接触”,采取合作合营模式。通过相互融资、取长补短的做法来实现进口酒与国内市场之间的“缓冲”,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节省成本,这种做法被众多进口酒所效仿。而且相信在目前一段时期,大多数进口葡萄酒仍可能都会采用这种方式在市场来推广自己的产品。对于这种选择,是基于早先众多进口酒在化道路受挫,铩羽而归的经验总结:品牌认知度、渠道和网络问题始终制约着进口葡萄酒无法上量,借助优良的质量平台和丰厚的利润空间来补足渠道和营销上的费用,或许是进口葡萄酒的一条出路。
2001年通过联姻,张裕和卡斯特都成功地实现了产品高端化、渠道资源整合化的战略转型。在度过合作蜜月之后,2005年出现的改制问题出现两家各自发展战略的矛盾,这也导致了双方合作的“破裂”。今年4月初,卡斯特在北京宣布东海鑫业成为卡斯特原装葡萄酒在的战略推广商。这被业界认为是卡斯特和张裕分道扬镳的标志,也被认为是进口葡萄酒路径转变的又一标志。日前,传来卡斯特与东海鑫业分手单飞的消息,刚刚注册成立的深圳卡斯特酒业有限公司坚称是法国卡斯特的在华全权销售机构,而东海鑫业又力平分手之说纯属谣言,真相一时扑朔迷离。可以看到,卡斯特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了不同的策略,逐渐反映出以卡斯特为代表的进口葡萄酒企业进入,开始由单一地和国内葡萄酒生产企业合作发展到和经销商合作再到自营的不同路径。
其实在葡萄酒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张裕和卡斯特,卡斯特与东海鑫业,它们之间竞争将是必然的趋势。各自在合作中取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之后,竞争大于合作,这也就注定了天下没有“不散之宴席”。
“合作”还是“独谋”
目前,酒业市场上出现了多种发展模式,从联盟到合作,从并购到合资。谋求一种彼此能够取长补短的合作,和资源互换所带来的优势,是所有酒类企业们初直接想法。合作的双方或者多方都坚信市场是可以逐步培养大的,意义在于共享利益、减少各企业的风险,减少投入成本。但是,任何事务都是相生相克的,得失之间就会产生分歧和冲突。于是也产生了近几年为流行的一个词汇“搏弈”。正因为有了众多的搏弈,所以就有了复杂的市场关系。
谈到卡斯特、张裕、东海鑫业三个企业,相互的需要使它们走到一起,开始建立起极其微妙的相对合作关系。长期以来,进口葡萄酒在市场上是叫好不叫座,无法迅速有效地完成在市场进程;而国内葡萄酒企业,则需要通过更高的市场定位扩大资源价值;经销企业则更为简单,成就品牌之时获得收益。它们都希望找到一套有效的操作策略和赢利模式来整合市场资源,取得自身化的发展与成功。其实,合作之期,也各自是个不断完成“独谋”的过程。当然,随着自身发展与外围资源条件不断成熟,合作好似“鸡肋”,又成为个性化发展战略的制约。面对形势,分道扬镳即是在所难免,也无所谓结局是“皆大欢喜”,还是“独自伤悲”了。
卡斯特风波尤如场酒业娱乐,和超女秀不什么不同,关键是吸引了大家眼球,又赚得了名声。所谓的分份和和,旧爱新欢,无非是中外商业销售思维模式的冲突碰撞加上商家的并不高明的炒做,但是我们的社会媒体不亦乐乎的,跟风炒做,而没有把眼光投入到真正的葡萄酒产业重点问题中去。这个只是葡萄酒行业合作经营的一系列案例而已,但“多事者们”却又是“何乐而为”呢!
“合作”还是“独谋”,不过是个相对论的问题,是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不同平台直到不同需求的市场经济产物。只是要明确自己的需要,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毕竟商场如战场,谁笑到,谁就是胜利者。